广州,除了有“花城”的美誉,还是瓜果丰沃的“水果之乡”!

广州千年前的餐桌上

已有荔枝、龙眼等水果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说,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当时已是“珠玑、犀、玳瑁、果、布”的集中地;东汉的杨孚所著的《南裔异物志》,提到了广州当时已栽培荔枝、龙眼、香蕉、柑橘等岭南水果;此外,在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有梅、榄、仁面、酸枣等果核。

前有南越王赵佗用荔枝向刘邦献贡,后有唐代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唐宋后不少文化名人和诗人也写过许多关于岭南水果,尤其是荔枝的诗篇,让富饶的岭南果乡,名气更上一层楼。

在16世纪,“荔枝”和“龙眼”更是引起了西方的广泛关注。其中,《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提到:“中国有很多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水果……当地人把这些水果称作荔枝和龙眼,味道大都十分鲜美。”

图片来源: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

在广州,水果有N+1种吃法

岭南水果走出国门,让更多人认识了这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的广州水果开发,延伸出了如增城荔枝节、从化杨梅节、南沙水乡文化节等地域文化。

如今的广州水果,不仅只是我们日常补充维生素的“饭后水果”,还会被用来熬汤、作甜品、菜式创新等,吃法五花八门,口感逐步升华。

用水果来入菜,是粤菜的一大特色。半透明如凝脂状的荔枝果肉,即使入菜,也能最大限度保留其香、甜、酸。将荔枝肉去壳后塞入嫩滑鲜美的虾肉,经过烹制翻炒,荔枝的甜美和肉质弹牙的虾相融,吃起来口感更鲜嫩清爽,清而不淡,鲜而不俗。

咕噜肉始于清代,口感偏酸甜。将切块的菠萝与油炸至金黄酥脆的猪肉,粘上糖醋卤汁,肉质弹牙有嚼劲,酸甜开胃,令人食欲大增。

补而不燥的榴莲煲鸡,是广东人在冬天进补的不二之选。肉质紧实的鸡肉与香甜金黄的榴莲一起烹制,还有椰奶加持,汤汁清淡鲜美,甜中带糯,越煲越入味。

鲫鱼含有高胶原蛋白,和木瓜一起食用,是一道滋补养阴的菜式。汤汁鲜甜,带木瓜清香又有鱼的鲜甜,蛋白质含量丰富。

广州人不仅用果肉加入菜式烹制,就连夏天必“炫”的西瓜瓜皮,也能拿来煲汤~西瓜翠衣(白色的部分)拿来煲汤,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毕竟广东最怕就是热气!

广州的糖水,自然不用多说,结合芒果、西瓜、龙眼、火龙果各种水果,融入椰汁或牛奶,加以红豆/西米/龟苓膏/花胶/莲子等佐料,就能制成一道清甜润喉的下午甜品。还可将水果果肉制成冰沙或果冻,乃夏天必备美食。

将水果切成块状或条状,加以白醋腌制,吃起来酸咸可口,口感爽脆。腌芒果、腌黄瓜、腌木瓜、腌李子……都是广州人的童年记忆。

岭南水果,海纳百川,文化的开放包容,沉淀在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日报、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东莞市农业农村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