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哟!切克闹!今天我们说Rap
2017年,一部现象级的音乐节目《中国有嘻哈》掀起了全社会的说唱浪潮,似乎每个人都能来一段自己的Freestyle。但是,除了观赏综艺之外,你对Rap有多少了解?难道Rap仅仅是穿着卫衣、哈伦裤,戴着明晃晃的项链,抓着话筒在台上肆意喊麦吗?
本小组利用数据分析工具Google Ngram和Google Trend对说唱音乐(Rap)进行了词频检索,看数据如何帮助我们理解Rap的发展吧。
关于Rap
我们所说的说唱音乐(Rap),一般而言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源自流传许久的黑人俚语,其主要内涵为“对一个人说话方式的评述”:去Talking意味着去与人进行沟通,去Rapping则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将人们逗乐或激怒。由此可见,Rap在这种解释中更偏向于一种文化实践。
而另一种解释则认为Rap是Rhythmic African Poetry的缩写,即“有节奏的非洲诗歌”。这种解释强调了Rap的音乐属性。
Rap的缘起及演变过程
图1 1950-2000年“Rap”词频
1、缘起时期Proto-rap
Rap一般公认为诞生于在20世纪60-70年代,从Ngram可以看到,此时Rap经历了一个显见的小峰值。在这个时期,低迷的经济形势、低下的政治地位、流行音乐中自我话语权的迷失……都困扰着处于经济、政治“双重贫困”的美国黑人。于是,在美国曼哈顿布鲁克林区等著名的黑人聚集区,一些黑人青年就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发展出了独特的音乐活动。
由于资源贫乏、没有乐器,他们只能利用唱片机进行音乐活动,由此发展出了刮擦唱片的“混音”效果,而播放唱片的人就成为了第一批“DJ”。在这批人当中,DJ Kool Herc被誉为Rap音乐的开山教父,他率先在打碟时运用funk、soul的beat以及一些黑人祝酒词,这种风格迅速走红。Kool Herc还叫上朋友Coke La Rock表演即兴说唱(日后的Freestyle)来烘托现场气氛,这些在音乐聚会上总有一些运用插科打诨、亦说亦唱的方式渲染气氛的人就成为“麦克风控制者”(MC)。而这些在俱乐部派对上出现的极富韵律性的说唱方式就成为了最初的Rap。
Coke La Rock(左)与Kool Herc(右),两位嘻哈文化的创始人
2、老派说唱Old-school Rap
70年代末-80年代中旬,Rap的词频并没有消退而是趋于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Rap音乐走上了商业化道路。1979年,来自新泽西的“糖果山帮”乐队推出了第一首商业化的Rap说唱单曲——《Rapper’s Delight》一炮而红,一举登上全美流行音乐榜单,由此Rap从街头巷尾的草根音乐登上了商业化舞台。美国的音乐制作人和唱片公司发掘了说唱音乐的价值,并包装了一批Rap歌手或组合,如Kurtis Blow、Furious Five等。老牌说唱的主要表演形式是在街头或公园进行现场演唱,仍然以经典的DJ“搓碟”方式与观众互动。
美国传统DJ“搓碟”形式
3、黄金时代Golden age
Rap的词频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早期出现了飞速上升的趋势,这段时间Rap音乐的发展可谓是风起云涌。无论是歌词韵律、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歌词韵律创新化。80年代Rap音乐的腾飞离不开大量才华横溢的个人和团体,这些音乐家不仅仅开始说唱一些全新的内容,同时尝试全新的Flow,在押韵中融入了更多音节,尝试多音节押韵,创造了全新押韵套路和运用更具有鲜明风格的词组,其中诗人Rakim以及具有经典风格的Tupac乐队就是在歌词韵律方面的创新先锋。
表演形式商业化。80年代Rap音乐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扩展。首先是唱片公司将Rap音乐从街头巷尾搬进了录像带(MV),并选用更加专业的伴唱队伍来配合Rapper的演绎。除此之外,蓝调、放克、黑人灵歌、摇滚等音乐元素通过电子科技的方式得以融入到MV录制中,传统的“搓碟”形式有了更多样的替代。
早期Rap采用专门的乐队伴奏形式来配合歌手的演唱
音乐内涵深刻化。在老派说唱流行的时代,Rap主要是以自我解嘲、调侃社会不公现象、制造黑色幽默等较为轻松的内容为基础展开的。而到80年代末,Rap音乐在美国的不同地区有了新的文化意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部的“硬核”说唱(Hardcore)和西部的“匪帮”说唱(Gangsta)。前者以强硬的姿态揭露、谩骂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种的不公现象,更加强调运用打击乐器制造音乐张力和煽动性。而后者的特点在于听觉诡异的混音效果,在内容方面则充斥着对于黑帮罪案、暴力、仇杀、金钱、性解放、毒品等消极事物的向往和歌颂。这些音乐从简单直白的自嘲生活深入到了最真实的黑人生活,虽然受到了主流媒体的抨击,但取得了非常好的销量,Rap也因此进入了主流音乐圈。
左:硬核音乐代表作《It Takes A Nation of Millions to Hold Us Back》(Public Enemy,1988)
中、右:匪帮音乐代表作《Straight Outta Compton》(N.W.A,1988)、《California Love》(Tupac,1996)
多元文化时代Multi-Cultural Era Rap与全球本土化
80-90年代,随着歌舞厅的普及和美国主流音乐公司对黑人说唱的收编,Rap音乐也逐渐从老派向新派转型。新派的Rap为了适应音乐市场有意地去除了一些“黑人元素”,甚至白人不仅参与到rap音乐的制作发行,更直接成为了新一代的Rapper。Dr. Dre、JAY-Z、Nas、Eminem、Snoop Doggy Dogg……这些乐迷所熟知的歌手多数都是在这个时期通过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全球化音乐公司的挖掘、推广而风靡全球。
美国Rap代表歌手:五角大帝50cent、白人说唱歌手Eminem、西海说唱教父Snoop dogg、西海说唱教父 Dr Dre、匪帮说唱歌手Ice Cube
进入21世纪,Rap歌手和唱片公司之间则更多地依靠“厂牌”(Label)合作关系,如华纳音乐(Warner Music Group)旗下的南部独立厂牌Grand Hustle、环球唱片(Universal Music Group)旗下专注年轻流行市场的厂牌Young Money、Shady Records(代表人物Eminem)。厂牌的存在为歌手提供了更具有独立性、艺术性的创作空间,鼓励歌手做出更加前卫、更具个性的音乐作品,可以说,Rap的流行背后离不开这些大大小小的厂牌的经营与包装。值得一提的是,很多Rap歌手也通过创立厂牌的方式从歌手跨界资本,如Jay-Z就创办了个人厂牌Roc Nation,并签下了数十位rap艺术家,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嘻哈帝国。
Jay-Z 创建的综合性娱乐公司Roc Nation
除了美国本土音乐市场的热潮之外,rap音乐被第二代非裔和亚裔美洲移民带往欧洲、日韩、中国等地,呈现出一派日益壮大的国际图景。如在英国非常盛行的Grime音乐(英式污秽嘻哈),让人联想到东伦敦地下文化,歌词多围绕着政治及贫民生活现状、草根化的生活,就是英国音乐人对于北美嘻哈风格与其他音乐流派、英国本土音乐风格的创新融合。
英国街头Rap爱好者
1950-2000年“rap”和“individualism”相关关系
除此之外,我们还关注到Rap与个人主义之间也有着非常相近的词频分布,尤其是在90年代有着相似的上升趋势。这个年代世界缺乏全球性的紧张冲突,青年人则更加着眼于个人生活、注重自我价值,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由,努力寻求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既让人享受生活的富裕,同时又不失叛逆的自由灵魂”。这一点可以从rap歌曲的歌词中获得启发,以Nas的《I Can》为例,主要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控诉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充满了自我主义的表达。
Rap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Rap作为嘻哈音乐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进入中国后,Rap又称“说唱”或“饶舌”。其中,“说唱”一词却是由来已久,最早提到中国的“说唱”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荀子的《成相篇》。自此,中国民间讲唱故事的“说话”逐渐流行开来。然而,这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说唱”和基于黑人文化诞生的“Rap”在音乐本质上存在明显差别,同时在时代发展中,古代的“说唱”也早已被重新注释,成为Rap在中国的标签,因此它不在本文所涵盖的定义范围内。
当“张狂”的Rap遇上“矜持”的中国
通过分别检索关键词“Rap”、“说唱”以及“饶舌”,我们清晰地看到Rap自八、九十年代传入中国到现在这四十年来的大众关注程度轨迹。
1900-2008 “说唱”、“rap”和“饶舌”词频变化情况
首先,通过上图可以直观的观测到:在中国,“说唱”被提及的频率要远远高于“饶舌”和“rap”。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理解Rap在这一音乐形式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首先在概念上被中国人解构为“说话+唱歌”,即有旋律有节奏的说话。
其次,值得关注的是rap音乐在中国的词频变化从80年代开始呈现一个急剧猛增的势头,并达到峰值。之后在90年代呈现回落,2000年后又出现一定的回升。
为什么词频呈现这样的变化?结合历史看,本文将Rap在中国的轨迹定义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引入期(80年代)、扩张期(90年代)、发展期(2000年后)。
Rap在中国的三个历史时期
1 引入期
中国音乐界喜好以地域进行乐坛,而说唱音乐在引入时期最主要的两个窗口是大陆和台湾。台湾说唱音乐的开拓者是L.A. Boyz(洛城兄弟),其中包括有黄立行、黄立成和林智文。他们三人在美国洛杉矶留学接触到了Rap这样的说唱艺术,并在80年代末把它带回到了台湾,从而改变了台湾乐坛。
至于大陆说唱音乐的形成也同样在相近的历史阶段,由“音乐教父”崔健引入内地市场,说唱进入内地音乐界的视野。这也暗合了图中所显示的在80年代说唱的词频增长并达到顶峰这一现象。
L.A.Boyz(洛城兄弟)
2 扩张期
从音乐人的角度看,90年代,由崔健主导的“歌词内容”重于“音乐旋律”这一概念开始被推广。林子祥、庾澄庆、尹相杰等中国歌手陆续出说唱专辑,其中包括有《某某人》、《不是我不明白》、《ah lam日记》等歌曲。但从词频来看,“说唱”的关注度却呈现一个下滑趋势。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说唱”这样一种激烈亢奋并脱离旋律,关注节奏的音乐形式并不能完全被当时的受众所接受。简单说就是“它不美”;
第二,“没有人愿意做地下说唱歌手!”在当时,市场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的音乐市场并不景气,除了成名已久的巨星愿意拓荒,草根说唱音乐人处于“圈地自萌”状态,完全得不到一些音乐公司的经济支持。
黑棒乐队
3 发展期
2004年-2017年每月“Rap”、“说唱”的热度变化情况
在2000年后的发展阶段,由于08年后的词频缺失,本文通过Google Trend对08年以后的“说唱”发展进行进一步分析。
在2000年-2008年,中国的“Rap”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真正的说唱乐队出现。中国的唱片公司进行了一次轻量级的资本出击。新裤子乐队、隐藏组合、CMCB乐队等说唱乐队成功被签约。这一切变化还是由于市场和资本的变化引起的。因此,词频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一次小规模的资本出击,说唱的关注程度有一个小幅度的回升。
新裤子乐队
然而,在2004年-2014年,通过观察Google Trend上的热度变化趋势,我们发现“Rap”和“说唱”的热度始终低于50,且整体呈现下滑趋势。由此可见,在新世纪以来,尽管说唱音乐由于小规模资本的影响在开始有所回暖,但长期上仍是没有成为主流的音乐形式。同时,短期上的波动也只是昙花一现,某支乐队或歌手异军突起但有转瞬即逝的现象层出不穷。
此时的说唱音乐的特点,简单概括就是:气候不佳,忍受寒冬。这一点同样与市场行情和文化认可度没有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部分说唱歌手和乐队的热度情况
嘻哈侠欧阳靖
最后,把时间点锁定在2014年-2017年。这段时间中国说唱的热度巨幅波动,同时热度值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样,我们仍是结合现实情况加以分析,在近几年,中国音乐越来越偏向商业化,《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有嘻哈》等众多综艺音乐类节目,把说唱音乐重重地砸在了观众的耳朵里。当然,这一点与其他音乐形式如民谣、摇滚等市场饱和以及说唱在之前的寒冬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
无限光明,还是昙花一现?
最后的最后,中国到底有没有Rap?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肯定是有Rap的,中国乐坛的Rap虽大起大落,但从未真正断绝过。这一点在前面的分析中已有所体现不再累述。从整个乐坛来看,我们将嘻哈音乐同摇滚乐、民俗音乐以及流行音乐在04年后的热度进行对比(如图7)。在前10年,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嘻哈音乐相对其他音乐形式在中国的受关注度只能在末尾游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市场环境也包括受众选择。但是在14年后,说唱音乐的关注度回升,这暗示Rap的未来是可期的!
各类音乐形式热度对比
对于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而言,借助新媒介,显然有了比父辈更多的机会和介质去接触音乐。而正处在第三消费社会的中国,90后、00后开始进入主流消费市场,迫切要求对世界表达看法,希冀被公平对待的欲望愈加强烈。而说唱作为音乐中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恰恰迎合年轻人的心理。
相信有一天,Check Now会成习惯,中国的节奏将会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郝苗苗, 李昊灿. 美国黑人口头艺术Rap的概念释义与历史溯源[J]. 当代音乐, 2016, (12): 67-68
[2]马小玲. 美国RAP说唱乐的“前世今生”——兼谈商业化对说唱兴衰之影响[J]. 黄河之声, 2014, (21): 24-25
[3]郝苗苗, 魏琳琳. 纽约黑人说唱乐演的演变及其异文化解读[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 (4): 132-139
参考网站:
http://www.xihachina.com/shuochang/page/2
作者:孙晨亮 顾希维
稿件首发于“数据火锅”公号,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来媒体实验室”、作者名以及“发自澎湃新闻湃客频道”。